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h,临床上表现为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情感、神经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康复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使其尽早回归社会。早期康复目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1个月之内,均属于早期康复。
物理疗法
采用低中频电刺激或针灸等方法,对病侧肢体进行刺激,唤醒处于抑制状态的皮质脊髓束,提高其兴奋性,促进瘫痪肢体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又要抑制失去上级中枢控制而处于异常兴奋状态的脊髓运动细胞,以降低肌痉挛,防止关节僵直、挛缩。为运动疗法的进行提供基础治疗。
运动疗法
该疗法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预防、纠正畸形,增加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加强健侧肌力,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尽早使患者重新学会功能活动。
保持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屈曲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
床上活动:床上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利用床栏而不用头上放吊环进行从一侧向另一侧翻身的训练;仰卧一俯卧、仰卧一坐位训练;单或双腿搭桥训练。 头和躯干的控制训练:通过克服肌无力、易疲劳和个体感丧失达到训练目的。
坐位平衡:在长座位上和床边坐位上达到平衡,作为站立和转移的先决条件。
斜床站立:应用斜床可帮助病人重新获得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步行训练: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模仿正常的运动模式。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手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踏步练习。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可对患者知觉和视觉缺欠和患侧上肢功能改善起重要作用,其方法如下:①鼓励视扫描:鼓励患者转动头部,用眼扫描环境,以适应单侧忽略或视野缺损。②注意患肢的体位:上肢应处于从胸轻外展位,肘轻屈,前臂和手用枕头支托,手指轻屈;下肢膝关节屈曲,小腿与床面垂直,足跟着床。③用静止夹板将手保持于相对张开的位置。④用适当的方法托起患侧上肢。⑤预防肩手综合征:对患肢远端进行摩擦,用弹性手套可帮助控制水肿和防止肩手综合征。⑥鼓励多用健手帮助患手锻炼。如握手,健手拉直患手进行运动。
言语康复
积极帮助家人和其他照料人员学会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方式,尽早对失语、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等进行矫治,如有吞咽困难也属于言语治疗的范围。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入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康复
中风发生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变化是恐惧、绝望、烦躁、焦虑,也有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或抑郁寡言等。故对病人不但要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热情关怀,鼓励安慰,使患者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人生。对重症抑郁患者可服用抗抑郁剂治疗。
结语
脑卒中的治疗是一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只注意急性期的药物和对症治疗,运动疗法在大多医院不被重视,尤其缺少指导性、程序性训练,导致一些错误的运动模式形成,或者强调急性期不能活动,尤其是脑出血患者,有不少医院医嘱卧床休息至2周,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废用性萎缩。若能综合地运用运动疗法与神经促通技术,提高中枢神经的体整能力,将使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