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辩证施治> 正文

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2年01月19日 08:00现代养生
字号:T|T

   2008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对60例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风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和“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3]。

  1.2 纳入标准

  年龄40~80岁;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属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程1周内;首次发病或过去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肢体肌力小于等于Ⅳ级;患者知情,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且能够口服汤药者。

  1.3 排除标准

  昏迷患者;典型脑栓塞者;合并急性脑出血或其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接受溶栓、降纤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共纳入观察60例,为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65.8±8.5)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2例,内囊梗死8例,丘脑梗死2例,脑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Fugl-Meryer功能评分平均(21.70±4.03)分。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3~79岁,平均(66.5±8.7)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12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4例,内囊梗死6例,丘脑梗死3例,脑叶梗死4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Fugl-Meryer功能评分平均(22.98±4.45)分。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59)100 mg,每日1次;脑复康注射液(山西泰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1131)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舒血宁注射液(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71011、080605)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或/和感染者,可给予甘露醇和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未采用溶解血栓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通络活血汤。药物组成:炙黄芪、川芎、地龙、水蛭、丹参、石菖蒲、香附等。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2次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ugl- Meryer功能评分变化。

  2.2.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根据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及药物相关按下列等级在用药后15 d判定: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用药;停止用药,不良反应消失;停止用药,不良反应存在;停止用药,不良反应必须给予治疗;不能判定。

  2.3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症状体征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疗效指数≥81%;显著进步:疗效指数在56%~80%之间;进步:疗效指数在36%~55%之间;稍进步:疗效指数在11%~35%之间;无变化:疗效指数<11%;恶化:为负值。肢体功能评价按照Fugl-Meryer功能评分[4]评定,满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

  2.4 统计学方法

  疗效及有效率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同组内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积分、Fugl-Meryer功能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见表2~表4)表2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积分比较(表3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表4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Fugl-Meryer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特殊不适症状,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变化。

  4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今人总结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瘀、虚、毒六端。笔者认为,气虚血瘀是本病发病及演变的关键环节,故在治疗上要重视益气活血的原则。气旺以资新血化生之源,气行以消脉中留滞之瘀,活血则瘀除脑通,新血得生。气虚不仅导致血瘀,还会引发络脉空虚,邪客于络;又络主血,血行其中,络脉不利与瘀血内停互为因果。故在益气活血之中加入辛温通络之品对中风的治疗尤其是因经络闭阻而引发的肢体失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益气通络活血汤源于本院传统制剂助气活络丸,由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来,具有益气活血疏通经络功效,用于中风病后遗症期的治疗。现将其扩展用于急性期并采用汤剂取“汤者荡之”之意,药专力宏,作用更强。方中黄芪补气扶正为君药;川芎乃血中气药能活血行气,地龙、水蛭善行而通经络,三药共为臣。佐以丹参、石菖蒲、香附诸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5];地龙主要成分为蚓激酶,具有对纤维蛋白的直接溶解和激活纤溶酶原的间接纤溶作用[6];川芎和水蛭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降脂、抑制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时有保护细胞和促进缺血区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7-8]。

  Fugl-Meryer功能评分不仅反映了肢体和手的运动功能情况,同时还包括了与运动有关的平衡能力、感觉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肢体疼痛情况,这些内容用积分的形式量化,更真实地反映出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可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及中医证候的改善,降低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液粘度并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